人行成都分行 试点“人民币流通监测系统”取得初步成效
2018-07-05 金融时报

    本报讯 记者周琰 通讯员宋耀报道 为破解辖区货币发行业务数据收集电子化水平低下、耗时耗力以及数据分析手段单一等难题,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按照总行要求,从2016年在眉山市开始试点运行“人民币流通监测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近日,记者了解到,通过不断加载功能,人行成都分行初步建成了集货币发行数据采集、分析为一体的电子综合平台,发行数据统计效率、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据介绍,系统根据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业务数据需求,开发了人民币流通监测、现金数据分析、社会化清分能力统计、硬币自循环数据统计等多个业务模块。在实际应用时,系统通过在金融机构安装的客户端,按季开展发行业务基础数据收集,在对所有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以金融信息网为传输渠道,导入人民银行服务器进行汇总、统计。同时,系统通过电子化方式整合数据采集、加工各环节,改变了以往大量依靠人工进行数据处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发行统计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系统委托具有丰富的现金清分业务处理经验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四川徽通科技有限公司,经多次修改升级后,目前已在四川省16个地市运行,每季度采集数据达95.43万条,生成24张分析报表,存量数据达到670M。

    为了便捷操作,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系统客户端界面集成了《金融机构现金库存情况调查表》《企事业单位现金库存情况调查表》等4类15张表格内容,商业银行调查网点只需按季采集并录入基础数据。人民银行可以对数据填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时期、地域、层级等要素进行统计查询,既能快速生成《流通人民币整洁状况调查表》等格式化报表,也可以及时掌握辖区人民币流通、硬币自循环、金融机构清分能力等发行业务情况。各个环节操作简便,大幅减轻了报表和汇总工作负担,以往需要10天至15天的数据收集、汇总、统计工作,现在缩短到1天就能完成。

    不仅如此,系统还具有自动校验的功能,以确保数据准确。在录入界面,系统可以通过颜色变化,对数据漏填情况进行提示。系统对报送数据实施“强制型”和“关注型”两种逻辑校验。“强制型”逻辑校验针对金融机构网点录入数据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视为逻辑错误,需修正后才能提交;“关注型”逻辑校验则针对数据偏离常态,相关数据作变色提示,由人民银行对数据的真实性进一步核实。

    在以往手工模式下,基层人民银行大量精力耗费于数据收集、纠错和统计,只能减少统计的频度和数量。监测系统的上线为实施大规模监测和数据收集创造了条件。人行成都分行对试点地区纳入调查的银行机构和网点统一编号,大幅增加了监测样本,全省监测网点数量由系统上线前的1000余家增加到2017年9月末的6749家;在最早试点的眉山市,网点覆盖率已达到100%,提升了监测和调查的有效性。

    此外,人行成都分行不断扩展系统功能,使得系统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和开放性。目前一个表格模块的开发加载时间已经缩短到1个月,人民银行可以将每一项新的数据收集需求以模块形式加载到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发布到各家金融机构。据了解,人行成都分行正进行积极探索,通过系统功能的扩展,对所有在用货币发行统计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有望实现系统对货币发行统计数据的全覆盖。

返回列表